樂觀派們都從“互聯網”的角度保持了過度樂觀,但並沒新竹買房有從“金融”的角度思考其風險。互聯網金融是一味藥,但是藥三分毒
  ■文/唐藥
  “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正在業界掀起輿論巨浪。對於這婚禮道具個新事物,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三種腔調。
  第一種是“鄙夷”。一些銀行人士認為,所謂互聯網金融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借貸,只是在營銷方式和渠道上有所變化,金融並沒有“脫媒”,而是“變媒”,從櫃臺走向手機客戶端。
  我們必須回頭看看:電子商務只是把貨品擺到網上,但它推進了“消費者主權系統家具”時代。電子政務只是把政務流程擺到網上,但它推進了“透明政府”的建設。誰敢說“互聯網金融”只是簡單地將業務進行“線上遷移”?互聯網從來都是向反經驗與反教條的方向發展,從線下走向線上之後,總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所以互聯網的商業邏輯從過去的“生搬硬套”已經逐步走向獨立性與生態化。當然,這些都是那些頤指氣使的既得利益者無法理解的。我們也不必那麼激進地認為互聯網金融會“消滅銀行”,從電商O2O模式(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即可看出,線上線下結合才是健康的。但不排除拒絕被改變的銀行“作死”。
  第台北婚禮顧問二種是“吸血鬼論”。一些媒體評論員認為餘額寶不僅不是普惠金融,倒恰恰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與“寄生蟲”,將擾亂金融秩序,動搖經濟基礎。
  假如將餘額寶看成是“吸血鬼”與“寄生蟲”,那麼向企業借貸收取高額利息的銀行是什麼?假如銀行將貸款利息對國企和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實體經濟將會反射出另一番景象。此外,中小企業發展艱難錶面上反映的是融資成本或貸款利息過高,而最根本的需求卻是“公平的資本”,而不是“被染色的資本”。
  第三種則是“樂觀”。一些基金公司及相關研究機構認為,互聯網金融創新了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將“顛覆銀行”。
  我們必須瞭解,為什麼“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流行於生產資本大鱷的歐美國家而興盛於中國。其基礎背景是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強力驅動了在線支付和結算的需求,又因央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的約束,使支付寶“迫不得已”推出“餘額寶”。其重要原因是各大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吸收低利率的居民儲蓄與放出高利率的企業貸款之間的利差。隨著居民閑置資金與理財能力的提升,銀行此種做法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因此才有“互聯網金融”被爭相叫好的群眾基礎。不過樂觀派們都從“互聯網”的角度保持了過度樂觀,但並沒有從“金融”的角度思考其風險,比如高利率的可持續性,以及由高利率催生的全民逐利而蜂擁購買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警惕性。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最後由誰接棒?
  互聯網金融當下已經出現多種模式,但其歷史邏輯與本質到底是什麼?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從推動“信息民主化”到“商業民主化”,目前已輪到“金融民主化”。在中國的傳統思維里,“金融”與“理財”都暗示著你首先需要具備“足夠的資本”,但互聯網金融將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精神結合,推動普惠金融與平民金融,賦予“金融權力”給那些在金融危機時刻只能坐以待斃的小額儲戶與中小企業,將長期由大型金融機構掌握的金融主權分發給中小投資者,使他們參與、見證與影響金融流通過程。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將徹底改變長期以來認為存錢到銀行即可高枕無憂的平民理財心理。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的破產、國內P2P平臺的周期性倒閉潮等諸多跡象表明,互聯網金融風險無處不在。
  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國金融改革逐漸融化冰雪。互聯網金融對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味藥,但是藥三分毒,如何註意防範毒性、解毒清毒,還有賴於更深層次的改革。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是一味藥,但是藥三分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05apq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